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《悲怆》,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品第13号,创作于1798年至1799年初,作品献赠给他的赞助人与仰慕者李赫诺夫斯基王子。
它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,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。
乐曲无论在内容、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,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,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。
全曲共分三个乐章:
第一乐章
极缓板,转辉煌的快板,c小调。
开头是一段相当长的充满悲怆情绪的极缓板,后转为快板,依旧悲怆的旋律中透露出一丝坚定。
第二乐章
如歌似的慢板,降A大调,2/4拍子。本乐章是极为优雅的慢板音乐,也是充满祈祷的一首抒情性歌曲。本乐章的主题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段旋律,它曾被现代轻音乐队改编为轻音乐曲,成为通俗音乐中的精品。
第三乐章
快板,c小调,2/2拍子,回旋曲形式。乐章主题与第一乐章主题动机有相通之处,优美的旋律中带有欠稳定的游移情绪,似乎处于一种徘徊不定的心态之中。
一开头便是如雨珠倾泻而下的连奏,主部主题洋溢着青春的明快和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,而在欢笑的背后,是微微的不安和骚动。
大调的副部主题虽然明朗,却也以急速的运动暗示着心态的不稳定。
插部以一种宣言式的坚定语调表达了真正坚强稳定的意志。
这个乐章的好几个段落都有贝多芬惯用的“签名式”结尾,让人领略到作曲家的自信和潇洒。
乐曲结束在c小调上,它用坚定有力的主和弦给了自己一个肯定的、充满信心的回答。
贝多芬的"悲怆"奏鸣曲可以说是完美的音乐典范--它是日记式的生活状态的反映,而贝多芬在他的音乐声中告诉我们,他已超越了现实,摆脱了尘世的困苦,在精神上他是胜利者。
贝多芬在他的生活中感觉到了悲怆,感悟到了生命中自我的力量,他将这些写进了这部奏鸣曲,用音乐把我们带出生命的躯壳,导向那无垠的精神疆域,向我们的灵魂中灌注了英雄的理想和人格。
“我的王国是在天空。”
“我是替人类酿制醇醪的酒神,
是我给人以酒神上至高的热狂”
“我们这些精神上无限而生命有限的人,
就是为了痛苦和欢乐而生的。”
几乎可以这样说:最优秀的人物通过痛苦才能得到欢乐。
贝多芬在自己的痛苦中培育出精纯美丽的花朵,献给世人,解救世人,造福世人。
他是人类的英雄,人类的普罗米修斯。
《劲乐团》人气最高的歌曲——《V3》就是根据这首流传百世的奏鸣曲而改编的。
它将《悲怆》的很多变调都删了,增加了电子乐的元素。
从通透的钢琴键盘上落下,夹带着电子声的处理效果,让人难以想象它的原版——《悲怆鸣奏曲》,而《V3》的磅礴激昂,你将不能仅仅用钢琴诠释。
说出来是不是暴露年龄了,那时候上学时玩的第一个音乐类游戏就是劲乐团。
当年这首歌热手必备,当年网吧没有机械键盘,没有电竞座椅,有时候耳机有一个耳朵还没声音,现在听这首歌依然热血沸腾!如今14年过去了,满满的回忆呢。
Tags: 劲乐团V3(5)